继世纪工程三峡水电站之后,又一个重大水电工程将走进人们视野。8月3日,世界第二大水电站——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。专家表示,白鹤滩水电站不仅是世界首个单机容量机组突破100万千瓦的水电站,而且是国内首个100%国产机组的大型水电站。这意味着,我国水电建设能力又跨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。在世界能源变革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,显得意义重大。
技术跨越实现两个“100”
白鹤滩水电站配套工程之一白鹤滩金沙江大桥已经建成通车,不仅是电站重要的进出通道,也极大改善了山区百姓的出行条件 王轶辰摄
云南省昆明市向北300公里,水流澎湃的金沙江下游,一片沿江绵延10余公里的区域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中。超过1.3万名工人、300余公里的巨大洞室群、随处可见的高大吊塔……无一不预示着我国又一个重大工程的诞生。这就是白鹤滩水电站,世界水电在建的第一大工程,装机规模仅次于三峡,位居世界第二。
白鹤滩水电站坐落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境内,是三峡集团在金沙江下游开发的四个水电梯级——乌东德、白鹤滩、溪洛渡、向家坝中的第二个梯级电站。其中溪洛渡和向家坝电站已于2014年投产发电,乌东德电站仍在紧张施工中。预计到2020年,全球装机容量排名前十位的水电站,有5座由中国三峡集团运行和管理。
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主席、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贾金生告诉《经济日报》记者,乌东德、溪洛渡、向家坝的水轮发电机组均有外资公司参与设计制造,而白鹤滩将成为国内首个纯国产机组的大型水电站。100万千瓦水电机组也将是世界上较大容量的高端产品,超出现有技术水平和规范,“世界范围内都无现成经验可借鉴”。
白鹤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,位列世界第二,其每一项指标都被业内认为是“世界级规模”,这个工程所要解决的难题,在世界水电工程建设史上都极具挑战性。依托白鹤滩工程,开展的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技术研究课题的工作,则是通过在技术、材料、工艺等多方面的创新,全面超越国外先进技术,并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在超大型水电机组制造的主导地位。
20世纪90年代,我国水电事业处于追赶国外先进水平的时代,以三峡工程为标志,通过引进、吸收、再创新,我国的水电技术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,但是还很难说发挥了引领作用。从三峡电站单机容量70万千瓦到向家坝电站的单机容量81.2万千瓦,再到白鹤滩单机容量100万千瓦超大型水轮发电机组,增加的不仅是容量,更需要高尖精的技术作支撑。“这足已证明中国不仅在建坝规模上领先世界,我们的技术制造也已进入引领的阶段。”贾金生坦言。
清洁能源走廊初见雏形
白鹤滩水电站主坝区域正在前期施工中 王轶辰摄
作为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水电史上里程碑式的工程,白鹤滩水电站不仅将中国人的高拱坝技术推到了世界较前沿,而且将对中国西部乃至全国的能源结构、生态环境、民生就业、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。
从经济效益来看,我国水电“富矿”就在金沙江这段流域上,四座水电站(溪洛渡、向家坝、乌东德、白鹤滩)全部建成后,加上三峡,其发电装机将达到7万兆瓦,占我国水电装机接近20%,在金沙江流域上形成一道巨大的清洁能源走廊。从发电量来看,这四座电站年发电量可达到2千亿度电,其效益相当可观。白鹤滩水电工程是这四座电站中发电、防洪、经济效益较大的一座水电站。
白鹤滩水电站为金沙江下游四个水电梯级电站中的第二个梯级,是中国第二大千万千瓦级巨型水电站。在2016年11月4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《巴黎协定》生效的大背景下,白鹤滩水电站工程获核准的意义重大。
水电作为清洁能源,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具有积极影响。根据《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》分析,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,多年平均发电量将达到624.43亿千瓦时,将为华东、华中、东四省和南方电网供电,每年可节约原煤约2800万吨(相当于8000至10000节火车皮),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083万吨、二氧化硫约50万吨、氮氧化物约43万吨,减少烟尘排放量21万吨,环境效益显著。
同时,白鹤滩水电站水库防洪库容巨大。“通过长江长江中上游水库群的联合调度,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指出,以2016年长江流域抗洪为例,三峡水库和向家坝、溪洛渡等水库联合发挥防洪作用,成功抵御了洪水威胁。
记者了解到,白鹤滩水库以7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位列国内第三,以库容1429万立方米的杭州西湖换算,白鹤滩水库的防洪库容相当于525个西湖。
加大水电发展力度
白鹤滩水电站主坝区域正在前期施工中 王轶辰摄
当前,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首位,煤炭消费量超过全球半数,化石能源使用过多已经成为严重雾霾的重要原因。在北方大部分地区饱受雾霾困扰的情况下,水电和其他非化石能源的发展需求变得愈发迫切。就在《巴黎协定》生效前不久,国务院印发《“十三五”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》,明确到2020年,力争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.4亿千瓦。
目前,水电作为优质的可再生能源,还未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。虽然按装机量和工程数量、大小来看,我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水电第一大国,但是我国水电开发程度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,还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。数据显示,发达国家水能资源开发程度总体较高,如瑞士达到92%、法国88%、意大利86%、德国74%、日本73%、美国67%,而我国水电开发程度仅为37%(按发电量计算)。
而根据较新统计,我国水能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约6.6亿千瓦,年发电量约3 万亿千瓦时,按利用100年计算,相当于1000亿吨标煤,在常规能源资源剩余可开采总量中仅次于煤炭。
“随着人口增长,城市化发展,经济社会发展,能源需求也在大量增加。只有增加储水能力,才能保障防洪、供水、发电、航运,这就必须要修建水库大坝。”贾金生表示,水电是目前投资回报率较高、较适应市场化的能源开发模式,所以应当加大力度发展水电。
经过多年发展,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已突破3亿千瓦和1万亿千瓦时,分别占全国的20.9%和19.4%,水电工程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,形成了规划、设计、施工、装备制造、运行维护等全产业链整合能力。
在此基础上,《水电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提出,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国新开工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各6000万千瓦左右,新增投产水电6000万千瓦,2020 年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.8亿千瓦,年发电量1.25万亿千瓦时,在非化石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保持在50%以上。
不过,弃水问题正成为我国水电发展面前的一道“拦路虎”。专家建议,下一步,要做好电网与电源发展合理衔接,完善水电市场消纳协调机制,按照全国电力统一优化配置原则,落实西南水电消纳市场,着力解决水电弃水问题。
补足水电发展短板
白鹤滩水电站主坝区域正在前期施工中 王轶辰摄
水电是技术成熟、运行灵活的清洁低碳可再生能源,具有防洪、供水、航运、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,经济、社会、生态效益显著,值得大力发展。但是,当前水电开发生态环保压力不断加大,移民安置难度持续提高,开发经济性逐渐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。在未来的水电开发中必须要进一步转变水电发展思路,弥补水电发展短板。
首先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,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,对水电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;随着水电开发的不断推进和开发规模的扩大,剩余水电开发条件相对较差,敏感因素相对较多,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。下一步,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,坚持生态优先,科学开发水能资源,建设环境友好型工程,重视生态修复,保障水电可持续发展。
其次,我国待开发水电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大江大河上游,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,移民安置难度加大。同时,有关方面希望水电开发能够扶贫帮困,促进地方经济发展,由此将脱贫致富的期望越来越多地寄托在水电开发上,进一步加大了移民安置的难度。未来,要坚持水电开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,把水电发展和促进移民脱贫、增加群众资产性收益相结合,把水电发展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,让地方和移民共享水电发展成果。
再次,大江大河上游河段水电工程地处偏远地区,制约因素多,交通条件差,输电距离远,工程建设和输电成本高,加之移民安置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不断加大,水电开发的经济性变差,市场竞争力显著下降。此外,对水电综合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,投资补助和分摊机制尚未建立,加重了水电建设的经济负担和建设成本。未来要统筹流域水电开发,积极推进水电基地建设,加快调节性能好的控制性水库建设;优化电源建设结构,加快抽水蓄能发展;统筹水电开发、电网建设和电力市场,增强发展协调性。